
01
2021
-
09
以史为鉴
八月末,窗外正下着淅淅沥沥的雨,坐在电脑前的我,兑上一包速溶咖啡,随手翻着孩子的课外书《史记》。太公在书中描绘了从春秋战国到秦朝汉初众多熠熠生辉的人物。比如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是秦始皇(嬴政)先后灭掉六国,完成统一中国大业,独揽大权。但今天我更想谈谈我特别喜欢的一个历史人物-蔺相如。
蔺相如,战国时期的赵国大臣。毫无疑问,在这个时局变动很大的时期,个人的生存与国家的命运休戚相关。在关键的时刻,蔺相如凭借自己的智慧,多次做出关键性的决定,捍卫着赵国的利益。太史公评价历史人物,是不以成败论英雄,但相当重视事情的成败原因。我们现在仍说,成功不是偶然的,那一定是有自己特定的因素,或是勤奋或是自身的性格,修养等。言归正传,让我们来看看蔺相如的成功。三个成语充分展现着他的智勇忠义。
完璧归赵:这个故事讲述的是秦昭王听说赵惠文王获得至宝和氏璧,于是骗赵王要以十五座城池做交换。赵王明知其中有诈,却碍于秦国强大的威势,不得不答应。正当赵国君臣对此束手无策时,蔺相如自愿担任护壁使者,前去秦国。蔺相如做了这样的打算:秦王要是信守承诺,就把和氏璧留在秦国;秦王要是不守承诺,就把和氏璧带回赵国,对策虽然很简单,但施行的过程却惊险万分,因为蔺相如身在秦廷,面对的是拥有百万甲兵的秦王,只要秦王手指一捏,蔺相如便会立刻成为齑粉。但蔺相如不畏强权,宁可与璧玉俱碎,也要维护国家的尊严,最终保住了和氏璧,并且全身而退。此为:勇。
渑池之会:这个故事讲述的是秦王派使臣告诉赵王,打算与赵王和好,在渑池相会。赵王害怕秦王,想不去。廉颇、蔺相如商量说:“大王不去,显得赵国既软弱又怯懦。”赵王于是动身赴会,蔺相如随行。席间秦王喝酒喝得高兴时说:“我私下听说赵王喜好音乐,请赵王弹弹瑟吧!”赵王就弹起瑟来。请的史官走上前来写道:“某年某月某日,秦王与赵王会盟饮酒,命令赵王弹瑟。”蔺相如走向前去说:“赵王私下听说秦王善于演奏秦地的乐曲,请允许我献盆缶给秦王,借此互相娱乐吧!”秦王发怒,不肯敲缶。在这时蔺相如走上前去献上一个瓦缶,趁势跪下请求秦王敲缶。秦王不肯敲击瓦缶。蔺相如说:“如大王不肯敲缶,在五步距离内,我能够把自己颈项里的血溅在大王身上!”于是秦王很不高兴,为赵王敲了一下瓦缶,蔺相如回头召唤赵国史官写道:“某年某月某日,秦王为赵王击缶。”请的众大臣说:“请赵王用赵国的十五座城为秦王祝寿。”蔺相如也说:“请把请的都城咸阳送给赵王祝寿。”直到酒宴结束,秦王始终未能占赵国的上风,赵王又大量士兵边境以防备秦国入侵,秦军也不敢轻举妄动。渑池会结束后。回到赵国。此为:忠
负荆请罪: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战国时期,蔺相如在经历了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后颇得赵王的赏识,被提升为上卿,且位于廉颇之上。而廉颇是赵国有名的良将,战功赫赫。廉颇对此不服,扬言说:“我要是见了他,一定要羞辱他一番”。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。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,廉颇为此很是得意。可是蔺相如却说:“我哪里会怕廉将军?不过,现在秦国到时有点怕我们赵国,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。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,那只能对秦国有益,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,是以国事为重,把私人恩怨丢一边儿了!”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,廉颇十分感动,便光着上身,背负荆条,来到蔺相如家请罪,他羞愧地对蔺相如说:“我真是一个糊涂人,想不到你能这样的宽宏大量!”从此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。此为大度,识大体。
通过这三个小故事反应出蔺相如智勇兼备,既能不畏强权,勇于抗争,又能谦恭容让,以大局为重。是一位真正的勇者,值得我好好学习。
关键词:
全部资讯
2023-11-28
2023-11-27
2023-11-27
2023-11-27
2023-11-24
2023-11-23